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另一类是社会信息。由各种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

社会知觉中的“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有所不同。后者一般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他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包括判断、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而前者则包括复杂的认知过程,既有对人的外部特征和人格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以及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与解释。因此,一般认为,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一些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所谓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见图2-1)。图式主要有以下作用。

社会认知过程中图式的作用
图2-1 社会认知过程中图式的作用

1.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个体知觉时,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往往处于注意的中心。认知者未必能意识到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2. 影响记忆

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3. 影响自我知觉

个体会根据已有的自我图式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是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

4.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个体知觉他人,看见的往往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

(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个体往往忽略他不感兴趣的事情,集中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同样地,能满足认知者需要和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

(三)认知者的情绪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他人;反之,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用消极的“眼光”去知觉他人。比如,一个在单位大会上受到表扬的人,会忽然觉得周围的人都是那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