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一、家庭的定义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其特点主要如下。

第一,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姻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亲。传统社会中,血亲重于姻亲,这是由于传统社会注重传宗接代;现代社会注重婚姻质量,姻亲日益显得重要。

第二,家庭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成员之间有较多的面对面的交往,有直接的互动与合作。

第三,与其他社会关系相比,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深刻。它包括性、生育、赡养、生活、事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二、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一)家庭的结构

1. 结构要素

家庭的结构要素如下。

  1. 家庭成员的数量。
  2. 代际层次。在家庭代际关系中,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由代际不同产生的代沟)。
  3. 夫妻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中有几对夫妻,就有几个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定。

2. 结构模式

家庭的结构模式(见图2-14)如下。

家庭的结构模式示意图
图2-14 家庭的结构模式示意图

  1.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 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组合而成的家庭。
  3. 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4. 其他家庭。上述三种类型外的家庭,如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

(二)家庭的功能

1. 经济功能

经济是家庭功能的重要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

2. 性的功能

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夫妻之间的性关系是社会(法律、伦理与道德)认可的性关系。

3. 生育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种族繁衍的重要保证。

4. 抚养与赡养功能

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的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

5.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其中前者更为重要。

6. 感情交流功能

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7. 休闲与娱乐功能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

(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1. 社会与环境

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风尚、人文环境以及所在的地域(社会)等,都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2. 家庭成员的素质

家庭成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等,也会影响家庭的功能。

3. 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家庭成员之间如距离过大,则交往、沟通困难,相互关系会变得疏远;家庭成员之间如距离过小,则接触过于频繁,矛盾、纠纷可能就多。因此,家庭成员之间既要有适当频率的接触,又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的功能。

三、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的过程,是美国学者研究人口问题时提出的,对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家庭生命周期通常划分为六个阶段,见表2-2。

表2-2 家庭生命周期

阶段 起始 结束
①形成 结婚 第一个孩子的出生
②扩展 第一个孩子的出生 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
③稳定 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④收缩 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⑤空巢 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配偶一方死亡
⑥解体 配偶一方死亡 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对于社会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学等学科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婚姻、生育、死亡这些人口过程都发生在家庭中,而且这些过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的局限性是忽视了诸如离婚、丧偶等因素对家庭的影响,因而它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不适用于残缺家庭和无子女等类型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