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遗忘是记忆的反面,记住了就是没有遗忘,遗忘了就是没有记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于1885年出版了研究记忆成果的著作《记忆》,他的研究工作对此后记忆的研究,甚至对整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艾宾浩斯以自己做主试者,又以自己做被试者,自己给自己做记忆实验。他用的记忆材料叫无意义音节,即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音节,这个音节不是一个字。对被试者来说无意义音节的记忆难度是一样的,因而便于比较。他检查记忆保存量用的是节省法,或叫重学法。即让被试者学习一定数量的无意义音节,看达到学会的标准需要学多少遍(或多长时间)。然后,间隔一定时间来检查,此时,被试者会忘记一些记忆的材料,再让他学,看需要学多少遍(或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学会的标准。重学时比初学时少用的学习遍数(或时间)占初学时遍数(或时间)的百分数,就是记忆保存量的指标。节省的遍数(或时间)越多,说明被试者保持得越好,遗忘得越少。
艾宾浩斯获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成果便是查明了遗忘的进程。他在识记后不同的时间间隔,检查被试者的记忆保存量,结果发现,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记忆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以间隔时间为横坐标,以记忆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一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叫保持曲线(见图1-15)。因为保持的反面是遗忘,所以也有人把这条曲线叫遗忘曲线。不过,保持的量是越来越少的,如果是表示遗忘的话,遗忘的量就越来越多,曲线就该反过来了。
图1-15 保持曲线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变得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从遗忘进程的规律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都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遗忘或忘得较少时尽快复习,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栏 1-4 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1850-1909)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17岁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后到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873年获博士学位。1880年起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哈雷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直至1909年2月26日在哈雷去世。
艾宾浩斯在柏林大学和布雷斯劳大学分别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后未又在哈雷大学扩充了那里原有的实验室。1890年他还和A.柯尼希合创《感官心理、生理》杂志。
艾宾浩斯致力于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其研究成果载于1885年出版的《记忆》一书。其研究方法对此后记忆的研究,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让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对所有的被试者来说难度都一样大,他制作了两千多个无意义音节。他以一次能够正确地回忆学习材料所需要的学习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称为完全记忆法。他还用达到学会的标准后,间隔不同时间再来学习原来的材料,达到学会标准所节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是节省法,或称为重学法。他比较了学习无意义的材料和有意义的材料以及不同长度的学习材料的学习速度,考察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果。后人用他的实验结果绘制的不同间隔时间对记忆保存量影响的曲线,称为艾宾浩斯保持曲线。他发明的填充实验,后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智力测验和作业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