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
注意广度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对于简单的任务,注意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前面讲到三个记忆系统时曾提及,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的条件就是注意,这里说注意广度是7±2,能够转入短时记忆的项目是7±2个项目,所以,短时记忆的广度就是7±2了。
二、注意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所以注意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例如,把手表放在耳朵边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听,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就是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由于生理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人都有、时时都存在,只是由于平常听到的声音比较强,觉察不出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罢了。所以,注意的起伏并不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总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做事的效率会大大地受到影响,这是一种不良的注意品质,应当努力加以克服。
三、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前后从事的两种活动性质上越相近,注意越容易转移;对前一种活动越投入,注意的转移越难。注意的转移也受人格特点的影响,它反映了一个人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高低。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而转移,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边听讲边做笔记、自弹自唱等都是注意分配的例子。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需要训练和培养,不是想分配就能分配的。
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人才能把更多的注意指向不太熟悉的活动,否则注意分配将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刚学写字的小学生,让他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他听讲就会忘记记笔记,他记笔记就会忘记听讲。只有他到了写字能够得心应手的时候,才能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
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例如,自弹自唱只能是同一首曲子,如果弹的和唱的不是同一首曲子,一个人既弹又唱是办不到的。 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器官,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则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分配。古人说的“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