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世界纷繁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是,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而人就要有选择地接收外界刺激,使人能对这些刺激进行精细的加工。人的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意识的指向性是指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意识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这说明注意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所以,注意不像认知过程那样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平常人们只说“注意”,实际上是省略了看、听、想等心理过程,说完整了应该是“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可见,离开了心理过程,也就不存在注意的现象了。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例如,你正在听讲,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哐当”一声门响,你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上课认真听讲、目不斜视、一心不二用,这些都是意志努力的结果,都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作用,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门“哐当”响了一声,你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引起了你的无意注意。当发现进来的人是你的朋友时,你马上站起来和他打招呼,这就转化成了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开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会全神贯注,甚至到了全身紧张的地步。当学会骑自行车后,天天骑,慢慢熟练了,骑自行车就成了自动化的动作,不再去想骑车的动作,也能自如地骑着走了。这时,原来的有意注意就转化成了无意注意,有时把这种注意叫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