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而且意志行动的目的是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的。有些行动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如有些人有习惯性的动作,爱眨眼、爱有节奏地抖动自己的腿,这样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因为它是没有目的的,常常也是无意识的。有些行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地完成,没有困难需要克服。如吃一顿饭、玩一会儿游戏,这些行动体现不出人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所以也不算意志行动。只有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的,即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动既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那么,意志行动的过程就包括对行动目的的确立和对行动计划的制订,以及采取保证达到目的的行动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里,需要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做出决策。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因为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都有预想达到的目的。而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这些动机之间往往又会有矛盾和冲突。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

两个目标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两个目标的动机也同样强烈,但条件限制,只能达到一个目标,而不能同时达到所有的目标,此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既想学英语,又想学法语,精力和时间有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情就是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突。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值得买的东西时,或者忍受货币贬值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或者花钱买没用的东西。难以做出抉择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如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考不上。这种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两种工作,一种是社会地位高但收入低,另一种是收入高但社会地位低。如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赶到家过个团圆年,没买到票,黄牛手里有票,从他们手里买票就得多花钱;避开高峰期,初一、初二可以按常规价格少花钱买到票,但回家耽误了除夕和家人团聚。遇到上述境遇,都会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体验到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解决了动机的冲突,确立了目标,接着就要制订行动的计划,看怎样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行动的计划可能是切实可行的,也可能是不周全、不具体的。但重要的是决心要达到目的,实事求是,还是想走捷径,碰运气,这两种态度会导致两种不同的选择,也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是意志行动的第二个阶段,即执行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动。在这个阶段里,还要不断地观察形势的变化,发现新的情况。如果遇到没有预料到的困难,遭受到挫折时,要及时地分析,找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办法。同时,还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计划,及时地修正那些不适合形势发展要求的计划,以保证切实实现预定的目标。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在准备阶段动机的冲突解决得好,目的明确,对行为的意义认识深刻,行动计划考虑周全,切合实际,那么,在执行决定阶段就会比较顺利,也会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如果在准备阶段目标定得过高,明知达不到目标却存侥幸心理,动机的冲突解决得不好,行动计划不切实际,不想付出艰苦努力,投机取巧,凡此种种,在执行决定的阶段就会遇到更多的问题,特别是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更容易缺乏勇气和信心,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结果。在执行决定阶段,情况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是常有的事情。为此,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信心,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及时地应对情况的变化。

三、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具有自觉性品质的人,是在对行动目的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决定的,他不随波逐流,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能独立地判断,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易受暗示的人,遇事不独立思考,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随大流,跟别人跑。能拿主意独立思考的人,遇事一定弄明白它对自己、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值不值得去做,考虑好了应该怎么做,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坚强的毅力和自制力是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得来的。易受暗示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因为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很容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有些人虽然可以自己拿主意,但是对问题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武断从事。这几种人都不能算是有自觉性的人,他们遇到问题时也容易动摇。

(二)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遇到机会能当机立断,不失时机,不是碰运气的巧合,而是有强烈的愿望、深入的思考,因而对机会就特别敏锐,善于观察,能够抓得住机会。 和果断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无心人和机会是没有缘分的,这种人即使有了机会,也认识不到,或者在机会面前优柔寡断,轻易错过。有的人看起来容易做决断,但他们并不是抓住机会,而是瞎碰,是鲁莽草率,这些都是和果断性的意志品质背道而驰的。

(三)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毅力或顽强性。目标越远大,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需要花费的时间越长,需要有更强的意志坚韧性。如果没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没有坚强的毅力,就很难达到远大的目标。有时,解决问题的条件还不太成熟,需要等待,需要坚持,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坚韧性,中途放弃了努力,结果会前功尽弃,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因为成功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和坚韧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虎头蛇尾和执拗。有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只有三分钟的劲头,没有坚持性。所谓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都是对做事缺乏坚韧性的恰当形容。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有坚持性,但情况发生变化时还要墨守成规,不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一味地钻牛角尖,碰得头破血流还不知道拐弯,这是执拗,是顽固不化,是和坚韧性相违背的。

(四)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就是平常所说的自制力或叫意志力。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想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放弃一些妨碍这一目标的其他目标,或影响这一目标的其他活动,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否则所有的目标都会受到影响,该达到的目标也会力不从心,难以达到。控制住自己,管住自己,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去做,这就是自制力或意志力的表现。 和自制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怯懦和任性。有些人虽然承认要达到目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活动,但是遇到困难时却没有勇气,或者不去设法克服困难。过几天就要考试,读书很要紧,但碍于面子,宁肯耽误读书,也不愿拒绝朋友看电影、打麻将的邀请,这是怯懦。不管是否对达到目的有帮助,只凭兴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的不去做,不该做的也要随着自己的性子去做,这都是任性的表现。怯懦也好、任性也罢,所有这些都是缺乏自制性的表现。

意志品质是我们评价一个人性格的标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培养和锻炼,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我们应该自觉地拿这些标准衡量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具有优良意志品质的人,这是一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